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34章 去截胡 
第(2/3)页
人文关怀,没有经济补偿,工人穷途末路,被简单粗暴地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丧家之犬被社会毒打,如果不改变这种安置措施,马师傅的事儿不会是最后一个。
  职工的安置问题应该是上级政府部门头疼的事儿。
  打蛇打七寸,杜红英抓的也是重点,自然,更是难点。
  收购一车间二车间,现有纺织女工两千七百八十四人,一个职工身后就是一个家庭,马师傅一家四口用命给工友们挣出来一条血路。
  政府和厂里领导在开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后续的问题。
  不是杜红英小看他们,就他们那脑子,那效率,开会吵上三天三夜都不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杜红英将自己在路上想的写在了纸上。
  首先工人经过考核竞争上岗是必需的,优胜劣汰自然规律,但是双职工家庭尽量保留一个人在岗,做不了技术就做后勤  ,总之得让这个家庭有收入。这样做至少能让一个家庭生活得到保障,让生活能正常运转。
  第二条: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经济补偿肯定不行  ,但是要岗位红远商贸公司这边完全能提供啊。缺胳膊少腿的他们都能安置,好手好脚的未必还找不到岗位?
  而且,这一批人经过了下岗的洗礼相对来说应该还更珍惜能上班的机会。
  再不济,陈超那个家电维修培训班还可以开到这儿来,下岗的年轻点的男工都给去学修家电,学得一门技术,女工去摆摊去服装店卖衣服去食品加工厂做工去服装厂等等……产业多的公司最需要的就是工人。
  还有啊,实在不行  就办职业技能培训班,让他们都去学习一门技术呗。
  那啥,还是乡下老年人说得好:一技在手一生无  忧。
  经过没工作的洗礼,他们再不敢矫情,都知道今日对工作爱理不理,明日的工作就高攀不起,不管干哪一样,相信他们都不会再嫌弃,真遇上嫌弃的了,那也不怪厂里了,舆论主动权得捏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