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88章 儿媳是个人物 
第(3/3)页
支持的难度有点大。
  它不是单纯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得靠发动广大群众;也不是短时期就能看到效果的,得有一个自然周期……
  郑雅丽喜欢上了麻布这个事儿,陈冬梅就和李婶子聊天聊出来了。
  “小丽要搞这个啊,我看还是不要在我们这儿搞。”李婶子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你们可以去荣隆二昌搞,那两个县有好几个镇现在都还有人捻麻线织麻布,家庭作坊都不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苎麻,老老少少甚至男男女女都会捻麻线,织布也是他们的强项,你直接去收购布匹就好……”
  杜红英连忙将这个消息告诉儿媳妇。
  “荣隆二昌在哪里?”
  郑雅丽以为这是一个地名。
  结果李婶子说就在离通安村不到一百里路的西南两个相邻的县。
  “我娘家有一个姨娘就嫁到那边的,老太太一家子都会捻麻线,连小孩子都会挽麻芋子,农闲的时候全靠做这个手工活挣钱补贴家用……”
  “妈,我们去李奶奶说的那个地方看看。”
  郑雅丽两眼放光,她恨不能立即马上就飞过去看看。
  如果有现成的夏布可以收购,她的工作就能顺利开展了。
  “行行行,我安排一下,我们去一趟吧。”
  儿媳妇有要求,杜红英必须满足。
  杜红英找洛俊言找了一个司机。
  巧的是,司机小罗就是那地方的人。
  “洛厂长说你们要买麻布?”小罗道:“不如,你们先去我们村里看看?”
  “你们村就有?”
  “嗯,很多,我以前在家也织过布呢。”
  杜红英……谁说你耕田来我织布,看来织布不是女人的专利!
  “我们那儿的人没那观念  ,只要能挣钱,男女老少都能干。”小罗笑道:“不过现在越来越不值钱了,所以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老年人要种庄稼要带娃娃,干这一行的也越来越少了,再过些年头估计都没有人愿意干了。”
  那不行,必须得传承!
  杜红英想起郑雅丽说的事儿满腔的热情:输谁也不能输给了岛国。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