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54章 九佬十八匠 
第(2/3)页
四人,就都分了。”陈冬梅一点一点的搬出来:“这些东西也不值钱,我也没文化,识不到几个字,但是我记得你爹每天在煤油灯下认真的一笔一画写字的样子,这些都是他写出来的,也有你们写回来的,他放在柜子里,我也就保管着。”
  陈冬梅还在柜子里拿出了几包樟脑丸子。
  “我怕虫蚀,放了这个东西。”
  “柜子高,没回潮。”
  “就是时间久远了一点儿,有些纸都泛黄了。”
  ……
  看着老太太拿着那些日记本,工作笔记本,那些信封,能精准的说出是哪一年什么情况下写的,杜红英鼻子有点发酸:做这些事儿,不需要钱,但需要很多的爱!
  田静回来看着这一堆的材料都震惊了。
  “娘,我爹写了这么多吗?”
  “是啊,写得多呢,你爹当生产队长前就开始写了,那时候家庭条件差,他捡人家的烟壳纸来记下不少。”
  陈冬梅将一个布袋子打开:好家伙,全是烟壳纸。
  “中华、红塔山、熊猫、荷花、光荣……”
  香烟牌子各不相同,花花绿绿的应有尽有。
  “你爹是木匠,出门帮人做工。”陈冬梅给儿媳介绍道:“那时候请工匠包吃包住,每天一包烟,一块二一天的工钱。”
  “这些烟壳纸有些是你爹抽的,有些是捡的。”
  “阳安村三队,王成明,三十六条腿,一九六四年十月初七。”田静随手拿起一张念了出来:“娘,三六十条腿是什么?”
  “双人床一张、八仙桌一张、椅子四把、大衣柜一个;写字台一张;饭橱一个,这些家具的腿数相加正好是三十六条腿。”陈冬梅道:“在那个年代,结婚有三十六条腿是很了不起的事儿,是门面呢,有些人家没办法凑齐还会去借来充面子。”
  “条件好点的家庭只要婚期一定就要请匠人去家里做出来,还要上漆。”陈冬梅微笑道:“你爹是木匠,手艺很好,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会来请杜木匠。更不要说自家亲戚朋友家了。”
  “每去一家做了活儿结算了回来,你爹就把钱交给我保管,自己就用纸记下来。”
  “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