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七章玄冥新丞相又有馊主意
第(3/3)页
地被官府没收。李善济将老妇人扶起,心中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他回到京城,向皇帝呈上民间见闻,并提出了配套措施:设立养廉银制度,提高官员俸禄;加强监察,严惩贪腐。皇帝被他的诚意打动,再次力挺新政。
就在火耗归公逐渐步入正轨时,李善济又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 重开海禁。玄冥国海岸线绵长,曾是海上贸易强国,却因二十年前的一场海匪之乱,先帝下令禁海。如今,海外商船往来频繁,邻国靠贸易富得流油,而玄冥却日渐衰落。
“丞相这是要亡我玄冥!” 赵崇山在朝堂上暴跳如雷,“海匪猖獗,一旦开海,沿海百姓又要遭殃!”
李善济不紧不慢地展开一张海图:“赵丞相请看,如今东南沿海已驻扎十万水师,足以震慑海匪。而且,重开海禁后,朝廷可设市舶司收税,预计每年能增加百万两白银收入。”
“哼,说得好听!” 赵崇山冷笑,“只怕到时候,走私横行,税收都进了某些人的腰包!”
李善济目光如炬:“臣已拟定市舶司管理条例,严格查验商船,杜绝走私。若有官员敢从中牟利,定当严惩不贷!”
这场关于海禁的争论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朝堂上,两派争执不下;民间,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李善济四处奔走,争取各方支持。他拜访富商巨贾,说服他们投资海上贸易;他拉拢年轻官员,组成改革派同盟。
然而,就在海禁即将重开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乱了所有计划。东南沿海传来急报,海匪勾结外敌,突袭了一处渔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赵崇山等人趁机发难,弹劾李善济 “伤财殃民”。
李善济临危不乱。他亲自率军前往沿海,调查真相。经过一番侦查,他发现这是赵崇山等人设下的圈套。他们暗中勾结海匪,故意制造事端,就是为了阻止海禁重开。
李善济掌握证据后,立即回京面圣。在朝堂上,他将赵崇山等人的阴谋公之于众。皇帝大怒,下令彻查。赵崇山及其党羽被一网打尽,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海禁重开后,玄冥国的海上贸易迅速繁荣起来。商船往来如织,市舶司税收源源不断。国库充实了,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李善济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加强军事。
在他的努力下,玄冥国逐渐走向强盛。然而,树大招风。随着李善济权力越来越大,朝中一些人开始嫉妒他,暗中散布谣言,说他有谋反之心。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李善济不为所动。他依旧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和百姓操劳。一日,他在丞相府处理公务时,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威胁他若不停止改革,就将他的家人置于死地。
李善济捏着信纸的手微微发抖,但很快就恢复了镇定。他将信交给了皇帝,并请求皇帝派人保护他的家人。皇帝深知李善济的忠诚,不仅派人保护他的家人,还下旨严惩散布谣言之人。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李善济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信,只要是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为臣者,当以天下为己任。若因畏惧权贵、害怕非议而放弃,又何以为官?”
时光飞逝,转眼间,李善济已担任丞相十余年。玄冥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然而,长期的操劳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一日,他在朝堂上突然晕倒。皇帝得知后,亲自前往丞相府探望。看着病床上虚弱的李善济,皇帝不禁感慨:“朕能有今日之盛世,全赖丞相之功。”
李善济勉强一笑:“陛下过誉了。臣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只希望陛下能继续推行新政,让玄冥国长治久安。”
弥留之际,李善济望着窗外的夕阳,脑海中浮现出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他想起了初入朝堂时的意气风发,想起了推行新政时的艰难险阻,想起了百姓们过上好日子时的笑容。他觉得,自己这一生,虽历经坎坷,但无怨无悔。
李善济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举国悲痛。百姓们自发为他立碑,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好丞相。而他推行的新政,也被后世继承和发扬,成为玄冥国繁荣昌盛的基石。在玄冥的历史长河中,李善济的名字永远熠熠生辉,他的故事,也被人们代代传颂。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