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不杀你不能平民愤_天狼诀之偷天换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六章不杀你不能平民愤

第(2/3)页

绝。有了钱,他换了大宅,养了奴仆,还纳了两房小妾。每次回家,看着奢华的庭院,他都会对自己说:“我只是暂时收下,等攒够了钱,就为百姓多做实事。”

但欲望就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再也关不上了。程道明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开始插手官员任免,明码标价卖官鬻爵;在钱粮账目上做手脚,虚报开支中饱私囊。为了掩盖罪行,他在朝中广结党羽,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凡是敢揭发他的人,不是被诬陷下狱,就是莫名其妙丢了性命。

咸康七年,北唐遭遇大旱,朝廷拨下的赈灾粮,程道明竟克扣半数,换成掺了沙土的劣质粮食。当百姓们捧着难以下咽的粮食,哭着求他主持公道时,他却躲在深宅大院里,与妻妾们饮酒作乐。

“大人,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乱子。”  老周颤巍巍地劝道。此时的老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他呵斥的师爷,而是成了他贪污的帮凶。

程道明把玩着手中的翡翠扳指,漫不经心地说:“乱子?有我在,翻不了天。”  他眼中的清明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贪婪与狠厉。

从清廉到贪婪,程道明用了短短六年。他忘了初心,忘了誓言,在欲望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最终走上了万劫不复的道路。而等待他的,将是百姓的唾骂、律法的严惩,以及永远无法洗刷的耻辱。

北唐启丰三年的深秋,官道上的落叶被马蹄碾得粉碎。程道明坐在马车里,抚摸着官服上崭新的补子,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从七品县令到五品户部员外郎,不过三年光景,这其中的门道,他早已摸得通透。

“大人,京城到了。”  随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程道明掀开帘子,望着巍峨的城墙,心中暗自盘算:户部掌管钱粮,正是捞钱的好地方。

初入京城,程道明深谙  “韬光养晦”  之道。他每日早早到衙,认真处理公务,对上司毕恭毕敬,对同僚也十分客气。不到半年,便博得了  “勤勉清廉”  的好名声。

然而,面具终究有摘下的一天。一日,江南盐商派人送来一箱黄金,说是感谢程道明在盐税上的  “关照”。程道明推拒了一番,最终还是收下了。从那以后,他的胃口越来越大,卖官鬻爵、虚报账目,无所不为。

“程大人,这是扬州知府孝敬您的。”  师爷将一张地契递到程道明面前,“良田千亩,每年的收成......”

程道明接过地契,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告诉那知府,他的事我记下了。”

随着财富的积累,程道明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在朝中广结党羽,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凡是与他作对的官员,要么被诬陷下狱,要么莫名其妙丢了官职。

启丰七年,北唐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多地颗粒无收。朝廷下令开仓放粮,程道明却暗中勾结粮商,将半数赈灾粮换成了掺了沙土的劣质粮食。百姓们领到手的粮食根本无法食用,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

“大人,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乱子。”  一名下属忧心忡忡地说。

程道明冷笑一声:“乱子?有我在,翻不了天!”  他派人封锁消息,将敢说真话的人抓进大牢,同时继续中饱私囊。

此时,一个人进入了程道明的视线  ——  监察御史陆明远。陆明远为人正直,对程道明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他暗中收集证据,准备弹劾程道明。

“陆大人,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好友劝道,“程道明势力庞大,你斗不过他的。”

陆明远却坚定地说:“身为御史,若不能惩奸除恶,有何颜面立于朝堂?”

启丰八年春,陆明远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历数程道明的罪状。朝堂一片哗然,程道明却面不改色,反而诬陷陆明远  “恶意中伤朝廷命官”。

“陛下,陆明远无凭无据,纯属造谣!”  程道明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私心!”

昏庸的皇帝听信了程道明的话,将陆明远革职查办。程道明趁机落井下石,派人在狱中对陆明远严刑拷打,企图逼他认罪。

“程道明,你以为这样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  陆明远虽遍体鳞伤,眼神却依然坚定,“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与此同时,民间对程道明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各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联名上书,要求严惩程道明。更有甚者,在京城街头张贴大字报,揭露程道明的恶行。

程道明恼羞成怒,派衙役四处抓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