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三章出使西周
第(1/3)页
北唐景辉一十二年,西周在犬戎的凶猛攻击下灭亡,平王东迁洛邑,北唐时代就此拉开帷幕。但北唐自建立起,便面临着诸多困境。王室的实力急剧衰退,曾经广阔的王畿土地不断被周边诸侯蚕食,经济来源大幅减少,财政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政治上,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们各自为政,不再对周天子唯命是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的混乱局面。
与此同时,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大国凭借着强大的实力不断吞并周边的小国,疆域日益扩大,势力也愈发强盛。而一些小国则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生,时刻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唐的局势变得极为复杂和动荡。
在众多诸侯国中,西周和北唐这两个同宗同源的国家,却因为领土、资源等问题,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矛盾冲突不断升级。西周占据着洛水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关键,能够掌控洛水的水流。而北唐地处洛水下游,农业灌溉对洛水的依赖程度极高。西周常常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在北唐急需用水的播种时节,故意堵塞洛水,导致北唐的农田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耕种,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北唐的国君对此忧心忡忡,却又一时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一年,又到了播种的关键时期,西周再次故技重施,堵住了洛水。北唐的田野里,农民们望着干涸的土地,满心焦虑,却又无可奈何。北唐国君坐在朝堂之上,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深知,如果不能解决水源问题,今年的粮食收成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的稳定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就在北唐国君为此事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位名叫苏秦的年轻谋士站了出来。
苏秦,字季子,出生于北唐洛阳轩里,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胸怀大志,渴望出人头地。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苏秦四处求学,曾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练就了一身出色的口才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一直期待着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此时,他看到北唐国君为水源问题烦恼不已,认为这是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绝佳机会,于是主动求见北唐国君。
苏秦来到朝堂之上,向国君行了大礼,然后自信地说道:“国君,臣听闻西周堵塞洛水之事,臣有一计,可使西周放水,解我北唐燃眉之急。” 北唐国君听到此话,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连忙问道:“苏先生,你当真有办法让西周放水?若能如此,本君定当重谢。” 苏秦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国君放心,臣愿出使西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西周国君放水。” 北唐国君大喜,当即赏赐给苏秦大量的财宝,作为他出使西周的费用,并嘱咐他一定要办成此事。
苏秦带着北唐国君的期望和使命,踏上了前往西周的征程。一路上,他仔细思考着说服西周国君的策略,心中不断盘算着如何才能击中对方的要害,让他心甘情愿地放水。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苏秦终于来到了西周的都城。
西周的都城,城墙高大厚实,城门威严耸立,城门口有士兵严密把守。苏秦来到城门前,向守城士兵递上了自己的名帖,表明自己是北唐派来的使者,求见西周国君。守城士兵接过名帖,仔细看了看,然后让苏秦在一旁等候,自己则进城通报。
过了一会儿,守城士兵出来,带领苏秦进入城中。苏秦跟随着士兵,沿着宽阔的街道前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但苏秦无心欣赏这繁华的景象,他的心思全在即将到来的会面中。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西周的王宫前。王宫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彰显着西周国君的威严。
苏秦被带到了王宫的大殿之上。大殿内,西周国君高坐在宝座上,两旁站满了文武大臣。苏秦走上前去,向西周国君行了大礼,说道:“北唐使者苏秦,拜见西周国君。” 西周国君看着苏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傲慢,他冷冷地问道:“北唐派你来,所为何事?” 苏秦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启禀国君,此次苏秦前来,是为了洛水之事。” 西周国君听到 “洛水” 二字,脸色微微一变,他心想,北唐肯定是来求我放水的,我可不能轻易答应。于是,他故意说道:“洛水之事,与我西周何干?你们北唐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苏秦微微一笑,说道:“国君此言差矣。洛水乃两国之命脉,与两国的利益息息相关。如今国君堵塞洛水,看似对北唐不利,实则对西周也没有好处。” 西周国君听了,心中一动,但他表面上仍然装作不屑一顾的样子,说道:“哦?此话怎讲?你且说来听听。” 苏秦见西周国君有了兴趣,心中暗自高兴,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国君有所不知,如今北唐百姓因无水灌溉,无法种植水稻,只能改种麦子。麦子虽耐旱,但产量远不及水稻。长此以往,北唐的粮食产量必将大幅下降,百姓生活困苦,国家也将陷入困境。而北唐一旦陷入困境,必然会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到那时,若有强国趁机介入,西周恐怕也将受到牵连。”
西周国君听了苏秦的话,心中开始有些动摇。他心想,苏秦所说不无道理,如果北唐真的因为缺水而投靠其他强国,对西周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轻易放水,于是说道:“就算如你所说,那我又为何要放水给北唐?” 苏秦见西周国君开始松动,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起到了作用,他趁热打铁地说道:“国君若能放水给北唐,北唐百姓必将感恩戴德,对西周也会更加尊重。而且,国君可以借此机会与北唐修好,共同应对周边强国的威胁。如此一来,两国都能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西周国君听了苏秦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在心中权衡着利弊,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一旁的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国君,不可轻信北唐使者的话。北唐与我西周素有矛盾,他们此番派使者前来,说不定另有阴谋。”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西周国君听了大臣们的话,心中更加犹豫了。
苏秦见此情景,知道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他必须想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于是,他灵机一动,说道:“国君,臣还有一计,可使西周在放水的同时,还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西周国君听了,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你有何计?快快说来。”
苏秦向前走了一步,恭敬地说道:“国君,如今北唐百姓因无水灌溉,大多改种了麦子。但麦子的收益远不如水稻,如果国君现在放水,让北唐百姓能够种植水稻,那么等到水稻成熟之时,北唐的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增加。而北唐为了感谢国君的放水之恩,必定会拿出一部分粮食来献给西周。这样一来,西周既能得到北唐的感激,又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岂不是一举两得?”
西周国君听了苏秦的话,心中暗自盘算。他觉得苏秦的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如果真的能让北唐献上粮食,那对西周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他又担心这其中有诈,于是问道:“你如何能保证北唐会按照你所说的,献上粮食?” 苏秦自信地说道:“国君放心,臣愿意立下字据为证。如果北唐不按照约定献上粮食,臣愿以死谢罪。” 西周国君见苏秦如此有信心,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除了。
然而,就在西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