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心中有喜雁归来_天狼诀之偷天换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七章心中有喜雁归来

第(1/3)页

北唐的秋天,总是带着几分诗意与萧瑟。在这座古朴的小城里,生活着一位名叫宁采晟的年轻书生。他面容清秀,眼眸中透着聪慧与坚毅,自幼便对诗词文章有着浓厚的兴趣。

宁采晟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皆是普通的百姓,但他们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省吃俭用供宁采晟读书识字。宁采晟也十分争气,小小年纪便能背诵诸多经典诗词,在私塾中常常得到先生的夸赞。

这日,私塾先生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秋日感怀》。其他同窗们纷纷皱起眉头,不知从何下笔,而宁采晟却略一思索,便挥笔疾书起来。不一会儿,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便呈现在先生面前。

先生看着宁采晟的文章,眼中满是惊喜。文中不仅对秋日的景色描写得细腻入微,如  “秋风瑟瑟,吹落一地金黄,仿若时光的信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更在其中抒发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与抱负,“愿如秋日之雁,振翅高飞,冲破云霄,追寻心中之理想”。先生忍不住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了宁采晟的文章,引得同窗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然而,有一个名叫赵康的同窗,心中却满是嫉妒。赵康家境富裕,平日里在私塾中便有些恃强凌弱,见宁采晟因文章受到先生夸赞,心中更是不忿。下课后,他故意走到宁采晟面前,嘲讽道:“不过是写了篇酸文章,有什么了不起的。说不定是从哪里抄来的呢。”

宁采晟听了,脸色微微泛红,说道:“赵康,你莫要无端猜测。这文章确是我自己所作,你若不信,大可与我一同去找先生理论。”

其他同窗们也纷纷指责赵康的不是,赵康见势不妙,哼了一声,转身离去。宁采晟望着赵康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用实力证明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宁采晟的学识愈发渊博。他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颇深,对经史子集也都有涉猎。在一次北唐城内举办的诗词大会上,宁采晟一举夺魁,从此在北唐城内名声大噪。

诗词大会夺冠后,宁采晟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人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一些富家子弟也主动前来与他结交。但宁采晟心中清楚,这些人中大多数不过是看中了他的名声,并非真心与他为友。

一日,宁采晟在街上闲逛,路过一家书肆时,被里面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他忍不住走了进去,在书架间徘徊,寻找着自己心仪的书籍。然而,当他拿起一本珍贵的古籍时,看到上面的价格,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身上的钱根本不够买下这本书。

就在宁采晟有些失落,准备放下书离开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公子似乎很喜欢这本书?”  宁采晟转过头,看到一位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子正微笑着看着他。

宁采晟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先生。只是这书价格昂贵,在下囊中羞涩,实在买不起。”  中年男子看了看那本书,又看了看宁采晟,说道:“公子既然如此喜爱,我便买下送与公子如何?”

宁采晟连忙摆手,说道:“这如何使得,先生与我素不相识,怎能让先生破费。”  中年男子笑道:“公子不必推辞。我观公子气质不凡,又对书籍如此热爱,想必日后定有一番作为。我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

在中年男子的坚持下,宁采晟最终收下了这本书。他感激地对中年男子说道:“先生大恩,在下无以为报。不知先生尊姓大名,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先生。”  中年男子说道:“我姓林,名逸尘。不过是一介商人,不足挂齿。公子日后若有需要,可到林记商号找我。”

宁采晟记下了林逸尘的名字,与他道别后,便带着书满心欢喜地回家了。回到家中,宁采晟迫不及待地翻开那本古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不知道,这位林逸尘先生的出现,将会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后,宁采晟与林逸尘渐渐熟络起来。林逸尘时常邀请宁采晟到家中做客,与他探讨诗词文章,还在生活上给予他许多帮助。宁采晟在林逸尘的家中结识了不少文人雅士,他的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

在林逸尘的鼓励下,宁采晟决定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准备科举,宁采晟日夜苦读,林逸尘也为他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书籍和资料。

科举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宁采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深知这次考试对他的重要性,不仅关乎自己的未来,也关乎着父母和林逸尘先生对他的期望。

在备考期间,宁采晟遇到了许多困难。科举考试的内容极为繁杂,不仅有诗词写作,还有对经义的理解和策论的撰写。宁采晟虽然在诗词方面有优势,但在经义和策论上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宁采晟四处拜访名师,虚心向他们请教。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一直读到深夜。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