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怎么又是莫须有_天狼诀之偷天换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五章怎么又是莫须有

第(2/3)页

才看,关键在于粮草的供应。若是能确保粮草及时送达,将士们便能安心作战。”  李治听后,心中一动,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宦官,竟能说出如此有见地的话。于是,他便与徐小凤详细探讨起边疆战事的问题,徐小凤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平日里从其他宦官那里听来不少关于战事的传闻,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倒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次交谈之后,李治对徐小凤刮目相看,开始有意地培养他。他让徐小凤跟随在自己身边,参与一些机要事务的处理,甚至还教他读书识字。徐小凤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日夜苦读,进步神速。他不仅学会了识字断文,还对朝堂上的权力格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徐小凤在皇帝身边的地位日益稳固,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宦官群体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深知,在这宫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团队,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危机。于是,他挑选了一些与自己一样出身贫寒、为人忠诚的小宦官,对他们进行培养,传授他们自己从皇帝那里学到的知识和处世之道。这些小宦官们对徐小凤感恩戴德,发誓要追随他。

然而,徐小凤的崛起,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以王福为首的一批老宦官,嫉妒徐小凤得到皇帝的宠爱,他们联合起来,试图打压徐小凤。他们在宫中散布谣言,说徐小凤蛊惑皇帝,意图谋权篡位。这些谣言传到了李治的耳朵里,李治虽然没有完全相信,但心中也不免有些疑虑。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徐小凤决定主动出击。他暗中调查那些造谣者的背景和动机,发现王福等人与朝中的某些势力勾结,企图通过扰乱宫廷秩序,来达到他们在朝堂上的目的。徐小凤将调查结果详细地报告给了李治,李治听后,大怒,下令将王福等为首的一批老宦官全部处死,其余参与造谣的宦官也都受到了严惩。

经此一役,徐小凤在宫中的地位彻底稳固了下来。他不仅铲除了自己的敌人,还向皇帝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能力。从那以后,李治对徐小凤更加信任,将更多的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理。而徐小凤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复杂的宫廷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北唐宫廷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徐小凤在宫廷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他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朝堂上更为复杂的权力漩涡之中。此时,北唐的朝堂上,以宰相裴炎为首的文官集团,与以右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为首的武将集团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裴炎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武将的权力,而程务挺则认为武将们为国家出生入死,不应受到如此打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李治夹在这两大集团之间,左右为难。他既希望能够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稳定,又不想寒了武将们的心,毕竟边疆战事还需要他们去冲锋陷阵。在这种情况下,李治开始寻求第三方力量的支持,而徐小凤所在的宦官集团,便成为了他的一个选择。

徐小凤深知,参与朝堂斗争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但他也明白,这是一个提升自己地位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站在皇帝这一边,协助李治平衡朝堂上的权力。他利用自己在宫廷中的便利条件,收集了大量关于裴炎和程务挺等人的情报,包括他们的一举一动、与各方势力的勾结情况等,并及时报告给李治。

有了徐小凤提供的情报,李治在朝堂斗争中逐渐占据了主动。他先是以裴炎结党营私为由,将其罢相,削弱了文官集团的势力。接着,又对程务挺等武将进行了安抚,给予他们一些赏赐和荣誉,同时也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在这一系列的政治操作中,徐小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智慧和谋略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然而,徐小凤的行为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一些正直的大臣认为,宦官干政是国家的大忌,徐小凤的出现将会扰乱朝堂的正常秩序。他们纷纷上书李治,要求他严惩徐小凤,杜绝宦官干政的现象。李治虽然对徐小凤十分信任,但面对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也不得不有所顾虑。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徐小凤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和与大臣们之间的矛盾。他主动与一些大臣接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大臣们的尊重。他表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协助皇帝治理国家,并没有谋取私利的意图。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宫廷中倡导节俭之风,减少宫廷开支,赢得了一些大臣的好感。

在徐小凤的努力下,大臣们对他的态度逐渐有所转变。一些原本反对他的大臣,开始认识到他的存在并非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