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鼠目寸光,胸无大志_天狼诀之偷天换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一章鼠目寸光,胸无大志

第(1/3)页

在玄冥王国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生活着形形陌陌的人,而余晓春无疑是其中最不起眼、却又时常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类。他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每日只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浑浑噩噩地度日,全然不知外面世界的波澜壮阔,可一旦有机会开口,便会口出狂言,仿佛自己已然洞悉世间万物的真谛。

余晓春出生在王国边缘一个宁静的小镇,父母皆是普通的工匠,靠着一门手艺勉强维持着生计。从他懂事起,便被父母灌输着安稳过日子的观念,只要能吃饱穿暖,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余晓春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目光所及,只有小镇的狭窄街道和家中的一方天地。

年少时,余晓春也曾有过一些模糊的梦想,比如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学者,或者像那些英勇的骑士一样,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每当他向父母提及这些想法时,换来的总是父母的嘲笑和劝阻。“别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了,咱们祖祖辈辈都是靠手艺吃饭,你只要学好这门手艺,将来能养活自己就行。”  父母的话如同冷水,一次次浇灭了余晓春心中梦想的火花。久而久之,他便真的相信,自己的人生就该如此,平平淡淡,毫无波澜,可内心深处那一丝不甘,偶尔还是会让他在面对一些事物时,不自觉地口出狂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余晓春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手艺。起初,他还试图认真学习,希望能在这门手艺上有所建树。然而,没过多久,他便发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实在是枯燥乏味至极。他开始偷懒,敷衍了事,制作出来的农具质量越来越差。父亲为此多次责骂他,但他却满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在他看来,只要能把农具卖出去,换点钱维持生活,就足够了,何必那么认真呢?

有一次,小镇上来了一个行商,带来了一种新式农具的图样。这种农具设计精巧,使用起来更加省力高效,在其他繁华地区已经十分畅销。行商找到余晓春的父亲,提议合作生产这种新式农具,承诺给予丰厚的报酬,还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父亲有些心动,与余晓春商量。余晓春却满脸不屑,双手抱在胸前,鼻孔朝天说道:“这玩意儿看着就复杂,制作起来得多花多少功夫,还不一定能卖出去。咱们现有的农具虽说普通,但好歹一直都有销路,犯不着折腾。这行商一看就是来忽悠人的,说不定是想骗咱们的手艺,咱可不能上当。我做的农具虽然简单,可都是实打实的,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有咱这耐用?哼,我看呐,这新式农具就是个噱头,根本成不了气候。”  在他的极力反对下,父亲只好婉拒了行商的提议。

与此同时,小镇上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他开办了一所学校,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余晓春的一些同龄人纷纷走进了学校,开始学习知识,探索未知的世界。看着他们每天充满朝气地穿梭在小镇的街道上,余晓春心中也曾有过一丝羡慕。但当他想到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带来实际的好处时,便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有一回,在小镇的集市上,几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围在一起讨论着书本上的知识,余晓春路过,听到他们说起远方的奇闻轶事,忍不住插了一句:“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浪费时间。你们看我,没读过书,不也照样能养活自己。那些书上的东西,都是虚的,能当饭吃吗?等你们读了一堆书出来,说不定还不如我这做农具的赚得多呢。我看呐,你们就是被那老师忽悠了,还不如早点跟着家里人学门手艺,实实在在地过日子。”  孩子们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余晓春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转眼间,他到了谈婚论娶的年纪。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娶了邻村一位朴实的姑娘。婚后的生活依旧平淡如水,他和妻子一起经营着家中的小作坊,日子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也勉强过得去。然而,余晓春并不满足于此,他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但究竟缺少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越发地喜欢通过口出狂言来彰显自己的  “与众不同”。

后来,小镇上兴起了一股学习一门新兴编织技艺的热潮,据说掌握这门技艺后,不仅能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售卖,还能被推荐到王都的工坊工作,待遇十分优厚。余晓春的妻子劝他去学习,他却嗤之以鼻:“学那个干啥,还得交学费,谁知道能不能学会,就算学会了,还得去王都,人生地不熟的,说不定连饭都吃不上。哪有守着咱们这小作坊踏实。我看呐,这就是有些人想出来骗钱的把戏,故意说什么能去王都工作,那都是哄小孩的。我这手艺虽说老套,可在这小镇上,谁不得用我的农具,我才不稀罕去学什么新玩意儿。我闭着眼睛都能把农具做好,那些花里胡哨的编织,能有我这手艺实在?”  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