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韦小姐妳确定要这样说话吗
第(3/3)页
娘日后可有什么打算?” 韦秋霞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小女子出身平凡,也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希望能继续与诗词为伴。” 苏逸尘听后,心中一动,说道:“姑娘若是不嫌弃,不如到我家中,我家中藏书颇丰,姑娘可随意翻阅。” 韦秋霞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黯淡了下来:“公子好意,小女子心领了。只是小女子身份卑微,贸然前往公子家中,恐怕会给公子带来麻烦。” 苏逸尘连忙说道:“姑娘不必担心,我家中父母皆是通情达理之人,他们定会欢迎姑娘的。” 韦秋霞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小女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就这样,韦秋霞跟着苏逸尘来到了苏家。苏逸尘的父母见儿子带回来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心中十分欢喜,对韦秋霞也十分热情。韦秋霞在苏家安顿了下来,每天与苏逸尘一同探讨诗词,日子过得十分惬意。然而,好景不长,苏逸尘的父母开始为他的终身大事操心起来,他们希望苏逸尘能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
一天,苏逸尘的母亲将他叫到跟前,说道:“尘儿,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我给你物色了一位姑娘,她是礼部尚书的千金,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与你十分般配。” 苏逸尘听后,心中一惊,说道:“母亲,我已有心仪之人,她就是韦秋霞。” 苏逸尘的母亲听后,脸色一沉,说道:“韦秋霞?她不过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子,如何能配得上你?我是绝对不会同意你娶她的。” 苏逸尘连忙说道:“母亲,秋霞虽然出身平凡,但她才情出众,心地善良,我与她情投意合,还望母亲成全。” 苏逸尘的母亲坚决地摇了摇头:“不行,这件事没得商量。你若是执意要娶她,就别怪我不认你这个儿子。”
苏逸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既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愿,又不想辜负韦秋霞的深情。韦秋霞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难过。她知道,自己与苏逸尘之间的差距太大,苏逸尘的母亲是绝对不会同意他们在一起的。她决定离开苏家,成全苏逸尘。
一天晚上,韦秋霞悄悄地收拾好行李,留下了一封书信,便离开了苏家。苏逸尘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韦秋霞不见了,心中十分焦急。他连忙打开书信,只见上面写道:“逸尘公子,小女子自知与公子身份悬殊,无法长相厮守。如今,小女子决定离开,望公子莫要挂念。愿公子日后能找到一位如意佳人,幸福美满。” 苏逸尘看完书信,心中悲痛万分。他不顾一切地冲出门去,四处寻找韦秋霞的下落。
然而,苏逸尘找遍了整个京城长安,都没有找到韦秋霞的踪迹。他心灰意冷,回到家中,整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苏逸尘的父母见儿子如此消沉,心中十分懊悔。他们知道,是自己的固执和偏见,让儿子失去了心爱的人。
就在苏逸尘沉浸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京城长安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一位来自西域的使者来到了京城长安,他带来了一首西域的诗,向大宋的文人雅士们发起挑战,声称若是无人能对出与之媲美的诗词,大宋将向西域称臣。此事一出,整个京城长安一片哗然,文人雅士们纷纷跃跃欲试,但却无人能对出令使者满意的诗词。
苏逸尘得知此事后,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知道,这是他寻找韦秋霞的一个机会。他决定参加这场诗词对决,若是能胜出,或许就能引起韦秋霞的注意。于是,苏逸尘来到了皇宫,参加了这场诗词对决。
在皇宫的大殿上,苏逸尘与西域使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诗词较量。苏逸尘凭借着他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韦秋霞的思念之情,创作出了一首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诗词,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和赞誉。西域使者也对苏逸尘的诗词赞不绝口,最终,大宋赢得了这场诗词对决的胜利。
苏逸尘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京城长安,韦秋霞也得知了此事。她心中十分欣慰,同时也为苏逸尘感到骄傲。她知道,苏逸尘已经成为了京城长安的大才子,而自己与他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然而,就在韦秋霞准备彻底放下这段感情的时候,苏逸尘却找到了她。
原来,苏逸尘在赢得诗词对决后,并没有忘记寻找韦秋霞。他四处打听韦秋霞的下落,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找到了她。苏逸尘看着眼前的韦秋霞,心中百感交集。他走上前,紧紧地握住韦秋霞的手,说道:“秋霞,我终于找到你了。这些日子,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 韦秋霞看着苏逸尘,眼中满是泪水:“逸尘公子,你不该来找我的。你如今已是京城长安的大才子,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我们之间已经没有可能了。” 苏逸尘连忙说道:“秋霞,你错了。在我心中,你永远是那个才情出众、心地善良的女子。无论你出身如何,我都不会改变对你的心意。”
就在这时,苏逸尘的父母也赶了过来。他们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十分感慨。苏逸尘的母亲走上前,拉着韦秋霞的手,说道:“孩子,是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以出身来衡量一个人。你和尘儿情投意合,我们祝福你们。” 韦秋霞听后,心中十分感动。她看着苏逸尘和他的父母,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
最终,苏逸尘和韦秋霞在众人的祝福声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京城长安百姓口中传颂的佳话。而韦秋霞在酒楼中创作的那首打油诗,也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见证,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中。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