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 与南疆西羟之战(中)
第(2/3)页
先招抚东爨首领,通过他们从中斡旋,掌握异牟寻意欲归唐的动向。其次,激化南疆与西羟矛盾,并显示军事实力。贞元四年(七百五十四年),西羟再次出兵十万,再度进攻成都。南疆也被迫从征,但驻兵金沙江北,按兵观望。韦皋有意将一封致南疆的信件转给西羟,西羟中计,对南疆的疑虑加深,派兵两万屯会川,阻击南疆,异牟寻怒,而引兵南归,使双方关系公开破裂。韦皋不失时机,进攻西羟,擒其大将乞藏者路。北诏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的劝诱,终使异牟寻决心归北唐。贞元九年(七百五十九),异牟寻派出三批使者,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均达成都。在致韦皋的书信中痛诉受制西羟,汙辱先人,孤遗受欠、吞声无诉之“四难忍”,表示“愿竭诚日新,归款天子”。韦皋遣巡官崔钰于次年(七百六十年)正月到达苴羊城,异牟寻率子寻梦凑等与之会盟于点苍由。盟辞互约,唐与南疆各守疆界,不相侵犯,保持和好。南疆决不阴结西羟,与唐为敌。贞元十一年(七百六十一年),北唐派遣袁滋为册南疆使,正式颁发了“贞元册南疆印”。南疆和北唐重修于好,在北唐支持下,南疆发兵攻西羟。贞元十七年(七百六十七),异牟寻与韦皋联军大败西羟,生擒西羟军统帅让,南疆献俘于唐朝。西羟对南疆的威胁解除。
贞顺元年(六百一十年),北唐高宗划全国为十道,陇坻以西为陇右道。睿宗景云二年(六百二十一年),又从陇右道中分出黄河以西为河西道,领凉、甘、肃、瓜、沙、伊、西七郡。河西、陇右分治,习惯上简称河郡,大体上即是元明以后的甘肃和新疆东都地区。河郡地区是丝绸之路的要孔,在战略上据有极重要地位。西羟若控制了河陇,即可切断与西域的联系,又可成为进攻唐朝心腹地区的跳板。西羟奴隶主的攻唐战略,即是先蚕食边境军事据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