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八章陛下,是微臣错了吗?
第(1/3)页
北唐的天空,湛蓝如洗,日光洒在巍峨的宫殿之上,泛出金色的光辉。年轻的魏无清,怀揣着满腔的抱负,踏入了这权力的中心 —— 朝堂。他身形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那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自己所学的自信。 此时的北唐,刚刚经历了一场权力的更迭,新帝李复明登基不久,正急于招揽人才,稳固江山。魏无清听闻新帝求贤若渴,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他自幼饱读诗书,深知治国之道,渴望能在这乱世之中一展身手,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业。 在朝堂之上,魏无清第一次见到了李复明。只见那龙椅之上的皇帝,面容威严而不失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洞察一切的光芒。魏无清心中暗叹,此乃真明主也。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大礼,声音洪亮地说道:“微臣魏无清,愿为陛下效力,以所学之才,为北唐的繁荣昌盛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复明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臣子,心中也不禁赞赏。他微笑着问道:“你既言愿为朕效力,那朕且问你,何为治国之本?” 魏无清毫不畏惧地抬起头,目光直视李复明,朗声道:“陛下,治国之本,在于得民心。民心所向,天下归心。唯有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施仁政,方可使国家长治久安。” 李复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之色。“好,说得好。朕观你言辞恳切,见解独到,日后定能为朕分忧。” 就这样,魏无清正式踏入了北唐的朝堂,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然而,他却未曾料到,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无数的挑战与风波。 初入朝堂的魏无清,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这个职位,主要负责向皇帝进谏,指出朝政的弊端。魏无清深知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每日都勤勉工作,仔细观察朝堂之上的一举一动,用心分析每一项政策的利弊。 不久之后,北唐面临着一场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李复明心急如焚,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众臣纷纷建言献策,有的主张开仓放粮,有的主张减免赋税。然而,魏无清却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建议。 他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此次旱灾,虽为天灾,但亦有人祸。臣以为,当务之急,不仅要救济百姓,更要整顿吏治。如今各地官员,多有贪污腐败之象,在这灾荒之年,竟仍有克扣赈灾粮款之事发生。若不整治,即便放再多的粮,减再多的税,也难以真正惠及百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一些官员面露不悦之色,纷纷指责魏无清危言耸听。然而,李复明却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魏无清所言极是,这些年来,自己忙于巩固政权,对于吏治的关注确实有所疏忽。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魏无清,说道:“卿所言甚是。朕即刻下令,严查各地官员贪污腐败之事,务必将赈灾粮款如实发放到百姓手中。” 在魏无清的建议下,北唐朝廷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吏治整顿。许多贪污腐败的官员被查处,百姓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救济。这场旱灾虽然给北唐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让李复明看到了魏无清的才能和胆识。从此,魏无清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李复明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臣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无清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他以直言进谏而闻名,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其他官员,只要他认为有不妥之处,都会毫不留情地指出。 有一次,李复明想要修建一座豪华的宫殿,以彰显皇家的威严。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众臣,许多大臣都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这是彰显国威的必要之举。然而,魏无清却坚决反对。 他进宫面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