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六章 心灵受创谁来平
第(2/3)页
王公贵族们笑语晏晏,却让他感到无比疏离。他强自镇定,提起笔来,可那笔却似有千斤重。曾经信手拈来的华丽辞藻、精巧对仗,此刻都变得遥不可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被贬之地的穷苦百姓、自己在茅屋中与疾病抗争的日夜,以及那无人可诉的冤屈与悲愤。良久,他才艰难地落下几行诗句,诗意晦涩,全无昔日风采,引得席间众人窃窃私语,目光中满是疑惑与轻视。 从宫殿出来,夜色如水,寒意透骨。萧逸独自走在宫道上,月光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而孤独。此时,一位昔日的旧友迎面走来,本以为能得些慰藉,却未料对方只是敷衍寒暄几句,便匆匆离去,似是怕与他这失势之人过多接触而沾染晦气。萧逸望着旧友离去的背影,心中悲戚更甚。曾经的友情在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如此不堪一击,这世间的凉薄如同一把利刃,再次深深刺入他本就满是创伤的心灵。 不久后,因典籍编撰中的一处微小差错,被一直对他心怀不满的同僚抓住把柄,大肆弹劾。新君虽未重责,但萧逸却被当众斥责,颜面尽失。他回到宅邸,闭门数日,往昔的自信被消磨殆尽,满心皆是对自己的怀疑与对未来的恐惧。在这一次次的打击下,他心中的创伤愈发深重,宛如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难以自拔。 萧逸对这朝堂之事渐渐心灰意冷,便向新君请辞,欲寻一处宁静之地,疗愈身心。新君念其昔日才情,准其所请,并赐予他一片位于江南的山水田园。 他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南下之路。一路上,山水如画,绿意葱茏,可萧逸的心中却依旧笼罩着阴霾。行至一处山间客栈,恰逢雨夜,他坐在窗前,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思绪飘远。客栈中往来的旅人谈论着各地的奇闻轶事,有江湖侠客的恩怨情仇,有市井小民的家长里短,而他却仿若置身事外,那些热闹与他无关,心中的孤独感愈发浓烈。 终于抵达那片田园,初时,青山绿水、田园蔬果,倒也让他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亲自耕种、采摘,试图在这质朴的生活中忘却曾经的伤痛。闲暇时,他也会重拾诗笔,描绘眼前的田园风光,只是那诗中仍隐隐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哀愁。 然而,田园生活并非完全与世隔绝。附近村庄的赋税繁重,官吏时常前来欺压百姓。萧逸目睹此景,心中义愤难平,便出面与官吏理论。却不想因此得罪了当地的权贵,他们暗中使绊,致使田园收成受损,生活再度陷入困境。萧逸望着被毁坏的庄稼,满心无奈与悲凉。这世间的纷扰为何如此难以摆脱?即便躲到这偏远之地,依然无法寻得真正的安宁。 一日,一位云游四方的琴师路过此地,听闻萧逸之名,前来拜访。琴师弹奏了一曲《忘忧》,琴声悠扬空灵,如潺潺流水,似山间清风。萧逸闭目聆听,往昔的回忆却如潮水般涌来。那宫廷中的明争暗斗、贬谪之地的艰辛困苦、回朝后的种种失意,一一浮现眼前。曲终,萧逸已是泪流满面,琴师见状,叹息而去。 在这看似世外桃源的地方,萧逸的心灵创伤再次被揭开。他意识到,无论身处何地,那曾经的伤痛都已深深烙印在心底,难以轻易抚平。岁月流转,他依旧在这山水之间徘徊,带着那颗破碎的心,寻找着那或许永远也无法寻得的安宁与慰藉,而心中的伤,如同这山间的迷雾,时隐时现,挥散不去。 在田园的日子愈发艰难,萧逸却在此时邂逅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otian55.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